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武侠修真>内娱功夫之王从红楼梦开始> 第154章 打醮大场面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4章 打醮大场面(1 / 2)

转天过来,剧组开始准备这一集中的最后一场戏,也就是贾府打醮队伍浩浩荡荡前去清虚观的大场面。

这无疑也是这一集中最难的一场戏了,所以王导决定放到了最后来拍。

原著中的描写很省略,只有简单的一段话:“荣国府门前车轿纷纷,人马簇簇……乌压压的站了一街的车。贾母等已经坐轿去了多远,这门前尚未坐完。”

短短的一段话,将贾府煊赫一时的盛况展现的淋漓尽致。

雪芹先生这区区百十来字,到了影视上,想将它完美的展现出来,却是非常非常的困难。

这个时候正在河北正定修建的“宁荣街”,离完工还早着呢,况且即使“宁荣街”完工了,也只能拍出门时候的情况,往清虚观走的那一段还是得另选一条街道。

在各地影视城还没有出现之前,想找一条没有电线杆、没有现代建筑古色古香的街道,实在是太难了。

而正好灌县这里就有这么一条古老的小街道,连着二王庙的左山门,去年来这里采景的时候,王福林和周领逛完这条街,就觉得在这里拍这一段戏,简直不要太合适了!

而后,王导和跟组的各位红学家们研究,一致决定省掉出门时候的片段,只拍路上和到达“清虚观”的画面。

虽然这条小街非常不错,但是想拿来当做原著中描写的街道,仍然要做很多的改装。

剧组的美工师们在民俗专家们的指导下,要把这条岷江畔的古老街道,在不破坏原建筑的情况下,将这里改装成几百年前京华风格的关厢街道。

在京城时候就制作好的各种店铺的招牌旗幡,比如:绸缎庄、饭庄、点心铺、金铺等等,这个时候都派上了用场,道具组拿将这些招牌旗幡沿街挂好。

在美工师们布置这条街道的时候,牛有亮也没闲着,他被任达惠派来找群演,因为这一段贾府打醮的活动,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跟民间过会一样,街道上不仅要有很多看热闹的人,还要有各种摆摊的,总之就是热热闹闹的,场面宏大,人越多越好。

去年在甪直拍“元宵节大场面”的时候,寻找群演的活,就是牛有亮干的,今年任达惠自然是又把这事交给他了。

牛有亮把这一场戏的群演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充做打醮队伍中贾府的下人,拉车抬轿以及抬供品箱笼的,一种是看热闹的路人和沿街摆摊的小贩。

牛有亮把欧阳奋蔷、高洪亮、吴小冬、侯长容、马光如都叫了过来,交代一番,然后把他们都派了出去,上大街上拉人头。

《红楼梦》剧组在这里拍戏的消息,这一段时间,早就传遍了灌县这座小城,不得不说,四大名著的魅力就是大,《红楼梦》的招牌也是非常的好使。

很多游客和当地人一听说《红楼梦》剧组招临时群演,都非常感兴趣,有的游客宁可晚几天回去,也要过把瘾当一回群演。

有的当地人还拖家带口的,正好有老有幼,更显得真实了。

牛有亮充分发挥了“奸商”本色,这些人都只需要演一天就行了,所以一律也不给他们钱,只中午管一顿饭,拍完戏后每人再给拍个照片留个纪念就完了。

然后,牛有亮又通过当地的领导找了一家工厂,请了六十位身强力壮的工人来扮演贾府的下人。

之所以找了这么多工人,是因为这场戏中,打醮队伍里有贾母坐的八抬大轿一顶,王熙凤、李纨等人坐的四人官轿四顶,林黛玉、薛宝钗等姑娘们,以及大大小小的丫头们,乘坐的马车五辆,还有抬各种供品箱笼和举执事牌的人。

这么多轿子马车等东西,人少了可不行!

这些人都是有正儿八经事情做的人,光这队伍想走的整整齐齐也得排练好几天,所以这些人是必须给钱的,牛有亮答应一人一天给五块钱,而且跟剧组的人一样,一天管三顿饭。

最后牛有亮一算,光这些群演就有五百多人,好家伙,虽然已经想方设法地节省了,这钱依然花的跟流水一样。

群演问题解决了,任达惠又通过地方找来了拉车的马匹,还有贾宝玉骑的一匹白马。(各位看官大老爷们,以后可以跟别人这样说,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还可能是宝玉。)

扮演贾府下人的群演就位后,牛有亮这个群演头子又在跟组的专家指导下,领着这帮人排练怎么走,如此忙活了四五天,才让这支打醮队伍走得整整齐齐。

一切准备就绪后,这一天,这一出大场面的戏终于开拍。

由于这一场戏只能在这一白天拍完,所以大家比往常更早地就起来了。

今天除了有其它具体任务的人,不管是演员还是幕后,都要化上妆,充做背景板里的群演。

在牛有亮找的那些群演没到之前,十多个化妆师一起上阵,先给剧组的这些人化妆,然后再给真正的演员化妆。

给这些人化好后,天就亮了,找的群演到了以后,这些化妆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