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闲时话端午(1 / 2)

6月份的天黑得晚,虽然没有新疆因为时区跨度大的原因,到了八九点还很亮那么夸张,但陈序他们赶到乡下的时候,外面依旧很亮。

稍稍休息了一下,陈序就帮奶奶开始做饭,没多久一个“八大碗”就新鲜出锅了。

吃饭的时候,他们讨论了明天赛龙舟的事,湘省作为原来的古楚国,也是几个龙舟文化起源的地方之一。

他们这里每逢端午的时候,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会组织赛龙舟,用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一传统流传了两千年多年,直到如今也是几乎没有变过。

不过在他们这里,没有湘西那边那么盛行和隆重,湘西有的地方几乎村村都有龙舟队伍,他们赛龙舟的传统保存得非常的好,对端午节也十分的重视。

甚至一些在外地工作或者打工的人,在接到家里或者村里的通知后,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回到老家训练一个月,或者半个月的时间,来参加当地的龙舟比赛。

其实很多地方,有小端午和大端午的说法,小端午就是五月初五,大端午是五月十五。

据传大端午是因为屈原在汨罗投江的时候,那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但那个时候因为交通不方便,这一噩耗传到各地的时候,已经是十天后的事情了。

所以才会有了大端午五月十五的说法,甚至在屈原的故里,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秭归县)还有末端午的说法,也就是五月二十五日。

关于龙舟比赛,陈序他们这里分镇上和县里的两种,镇上的话就是镇里的一些村子,在镇上的河里小打小闹的赛一赛龙舟,让大家伙都热闹热闹一下。

至于县里的规模就比较大了,每个镇上都会要组织一支龙舟队伍,前往县里然后在湘江河上比赛。

至于名次啥的就没啥好说的了,毕竟他们市里虽然地方不大,却有好几十个乡镇,几十年下来他们镇连前三名都没进去过,妥妥都是去凑数参与为主的,陈序都不好意思说这事。

当然比赛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得一直流传下去才行,不能让后人连龙舟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只能从电视和书本上知道有赛龙舟,这一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传统习俗。

更不用说隔壁还有个,不要脸又缺乏文化自信的邻国,更是虎视眈眈的觊觎着我们的端午节,甚至跑去联合国申遗,这种不要脸的事都能做得出来。

“县里的太远了就不去看了,镇上的还是要去看看的。”老爷子直接发话了

“我们这的其实也没啥好看的,要么去湘西看,要么去粤省看那才带劲。”陈序笑着说道

“重在参与嘛,爸,今年镇上的有几条船?”老陈问老爷子

“应该有7、8条吧。”老爷子估摸了一下

镇上原本是有二十多个村子的,后面撤乡并镇合并好多个村,现在也就十多个村左右了,每年到这个时候,镇里的一些村子就会在一起商量,组织一起在镇上的河里划划龙舟热闹一番。

不过他们这每年端午,基本都是以下雨天为主的,有“龙舟水,端午雨。”的说法,毕竟地处长江中下游,端午又刚好在“梅雨季”。

但大种花家的传统,有一项就是喜欢凑热闹,只要天上不下刀子,就阻止不了大家喜欢看热闹的心思,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镇上河岸两边都是站得满满的、全都是打着伞看热闹的人。

......

第二天,果不其然天公不作美,又是淅淅沥沥的下着雨,陈序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才早上7点左右。

而楼下已经传来了长辈们说话的声音,估摸着是在商量着插艾草和祭拜的事情,想到此事陈序立马穿好衣服下楼了。

端午节其实有多个说法,最开始是上古先民用以祭祀龙祖的节日,祈祷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后来屈原也是在这一日投江殉国的,人们就把对屈原的纪念,和祭祀龙祖放到了一起,就形成了端午节,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端午节就只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了。

另外端午节的说法有很多种,根据统计在全国各地多达二十多种说法,是所有传统节日里,叫法最多的节日.

比如有:端阳节、天中节、重午节、龙节、菖蒲节、艾节、当五汛、浴兰节等等。

他们家这天的祭拜,就是祭拜龙祖的,依旧是奶奶准备好一切,然后由明面上的一家之主,户口本上的户主大人:老陈带头,恭恭敬敬的三拜并磕头。

奶奶按照规矩,就在一旁轻声的祈祷,祈祷今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等等这类吉祥的话语,随后家人们依次上前祭拜。

奶奶虽然书读得不多,但吉利的话却会不少,还讲究个因人而异,几乎每个人的吉利话都不带重样的,这一点陈序是很佩服她老人家的。

他们这的端午节没有喝雄黄酒的说法,不知道是不流行这个了,还是很早之前就没有。

反正从小陈序就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