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三年秋,八月初一,
日食,
“宣!”
“上柱国、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永康公李靖上殿!”
“宣,
“上柱国、检校兵部尚书、右领军大将军、崇贤馆学士、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幽州刺史、太子少保、翼国公武怀玉上殿,”
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并州刺史曹国公李绩,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任城王礼部尚书李道宗、营州都督安东都护程咬金也纷纷上殿。
今天的朔日大朝,皇帝正式颁授北伐将帅兵符,却天现日食,显出几分不同寻常。
北伐六路大将上殿,
接着内侍又再次高声宣名。
武怀玉在这一众大将里面显得有点过于年轻,但却没有几个置疑他担此副统帅、东路总管的位置。
李世民也当众向李靖承诺,待他凯旋,到时晋爵加封,做了多年的永康公,李靖终于有机会拜国公了。
“哈哈哈,好,”
“陛下便在长安等捷报吧,”
李世民望着李靖,李靖老了,须发皆白,可此时领了帅印接了兵符,却是满面红光,对这位曾经做过马邑郡丞,甚至家族几代人都跟突厥战斗过的老将军来说,这把年纪了,还能挂帅出征北伐,或许就是最好的奖赏。
朝廷能在眼下如此这般有信心全力北伐灭颉利,可以说武怀玉的野狐岭一战给朝廷很大信心,灭了颉利两三万人马,并把突利彻底拉上朝廷的战车,还把奚、契丹也拉过来,
皇帝走下御座,左手拉起李靖的手,右手拉起武怀玉的手,手挽这对师生,
李绩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出云中,窦静为副,
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在西路沿黄河而进,樊兴为副。
最后,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秦琼上来,看着这一位位大将手握兵符,眼中满是羡慕之色。
“二郎务要轻敌,多加小心。”
白衣效力军中的尉迟老黑是这场北伐大战的关键,他在马邑训练着三千精骑,这次也没回京,而是已经在准备进驻杀胡口,等到
李靖为北伐突厥统帅,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率领中军。
这两位实封六百户的大臣,将先一步前往突厥,主要任务是让颉利放回兵部侍郎崔敦礼一行,并让颉利入京请罪。
“授兵符!”
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曹国公李绩站在那,目光却一直在武怀玉身上,想当年中原大战后,连灭郑、夏后,李绩可是跟李世民同乘金辂入长安的。
皇帝也是对他无比信任,
他在并州数年沉寂,倒是这位年轻人声名鹊起,如今都跟他平起平坐了。
仅武怀玉到幽州后,野狐岭和北山两战,那就打的是可圈可点,甚至有点震惊朝野了。
武怀玉为北伐突厥副帅,恒安道行军总管、苏烈为副,统领东路。
但自武德八年起,他调到太原后,就已经再没挪过窝。
“兵出六路,十二万精锐,朕等你们好消息。”
内侍手捧匣盒上来,取出旨意宣读。
轮到怀玉时,皇帝道,“务必拿下颉利,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绝不能让他逃遁漠北。”
一枚鱼符分开,一半授总管,一半留兵部,两枚鱼符合一起,中间那个同字就刚好让两枚鱼符紧密贴合成为完整的鱼。
整个北伐之战,兵部与十二卫的将军们,其实已经推演过无数次,制订了一套又一套的计划。
每位行军总管获得半枚鱼符,甚至六位副将也各得了半枚。
在野狐岭战后,颉利元气大伤,虽然崔敦礼到突厥诸部出使,没能达成多大分离突厥的作用,但起码突利可汗可一直都还在长安,而奚、契丹两部酋长也是先后来过长安朝圣的。
“请义父放心。”
也不提武怀玉献火器,在颉利兵临渭水时的长安保卫战中,他护驾破敌,随尉迟恭渭北歼敌数千等。
临出征前,给李靖拜相了,检校中书令。
就算颉利不入朝,也可以先麻痹一下他。
程咬金为畅武道行军总管,李孟尝为副,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监视三蕃。
“遂州都督、莒国公兼鸿胪寺卿,出使突厥,左武侯大将军、申国公安修仁会同出使。”
甚至这次北伐大战,本来他应当是副帅,结果却也只是统一路出云中而已。
绥州都督、营国公樊兴,代州都督定远郡公张公谨,甘州刺史张宝相,将军李孟尝、新拜夏州都督窦静等六名副将也被宣上金殿。
在他的再三请辞下,皇帝已经答应他,等这仗打完后,许他辞相解甲归田,回白鹿塬上去休养。
在武德殿中,
内侍们把一副巨幅地图在殿中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