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都市言情>布莱肯林场> 26 退休困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 退休困局(1 / 2)

英国的主要城镇,尤其是南威尔士谷区和北英格兰,在80年代之后都经历过因为工矿业萎缩而经历的镇痛,这种镇痛带来的影响到了现在也没有消失。类似格里格威赫小镇这样的矿业镇,因为找到了林义龙这样的大买主,可以通过“再安置”的方式把还坚守的居民们都搬到机会更好的大城镇,例如卡迪夫。不过并不是所有买家都有林义龙闲钱来对遗留的矿坑矿井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此外,即使是大城市也没有足够大的雇佣市场来容纳镇民。很多大的城镇级定居区,比如曾经的内斯和塔尔波特港这两个西格拉摩根郡的主要冶金企业集中的区域,也因为企业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而陷入长期;连带着作为治所的斯旺西市中心都陷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谷,迟迟不能恢复。

西格拉摩根郡委员会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在曾经的糖厂和酒厂的原址建设了新的镇居民大楼即类似于廉租房或者“公屋”一类的保护性住房却不能提振市中心的商业地位。反而,城镇中心区的振兴资金还要从商业地产税和增值税中收入,导致市中心的房租和商业地产税始终处于高位,不断有店铺倒闭歇业,让这里变得更加萧索。低收入者带来的治安压力和凋敝的市中心环境加在一起,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南威尔士的小镇中心都变成了低收入群体的集中地,而不是像伦敦的梅菲尔和摄政花园或者如曼彻斯特的斯比尼菲尔德或者北伊斯灵顿那样,成为新贵们的聚集地。

所以,林母在五月六月没有任何打折的代购间歇期重新回到威尔士的时,除了发现食品店和咖啡馆开着以外,其他的门店都变成了出售旧物的“慈善商店”,再加上有些阴沉的天气,令人从里到外感到不舒服。

“这里真没意思。”林义龙陪着林母走在内斯的镇中心逛商店,每一家“慈善商店”都开着们却没多少顾客,这里的萧条和比斯特购物中心和牛津街的人头攒动形成了鲜明对比,故而林母向自己儿子抱怨道。

“怎么?”林义龙关切地问道。

“原来,我在国内,还有一些同学和朋友可以相互打打电话,但到了这里,什么都干不了。”林母说道。

“为什么不打电话呢?”林义龙问道,林母的手机卡是专门用来打国际长途的资费,打遍全天朝每分钟不超过1便士,对母亲这样的抱怨林义龙十分不解。

“还有时差啊!”林母说道,“我和你爸得早上7点钟起床准备,9点钟就得去商场买代购的东西,等闲下来都已经下午一点之后了,那时候,国内都已经晚上9点了,谁在那儿挺着接你电话!”

“老妈你可真的是闲不下来,好吧,58岁退休,确实有些早了,如果跟这些当地人相比的话。”林义龙评价道,“没什么事儿,去欧洲或者其他地方走一走呗,也许挺有意思呢。”

“不行,语言不通,我这点英语水平,只能应付应付商店收银员和出租车司机,要是发生点什么事儿,总觉得不太保险。”林母对自己儿子的建议不予采纳,“这儿的公交车票价太贵,收车太早,有些不太习惯。”

顺带一提,英国的公交车同样有老年公民免费乘车的规定的,不过年龄要求是60岁以上这意味着林母不能,而只有林父可以靠着一些手段,林父可以在伦敦和南威尔士两地同时享受这个待遇。

“我觉得,老妈的这些同学朋友特别羡慕你。”林义龙说道,“就像前些年,你羡慕他们那样。”

林母和林父都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两人的朋友圈的成员们大多混的不错,很多人在改革大潮中变成了暴发户,要么就进入机关后的平步青云。相比之下,林父和林母生活虽说也不算贫穷却和那些人没法比较。每次聚会都让林母受到“刺激”,回家之后对丈夫和儿子一通抱怨,才能稍微缓解心中的愤恚。这也让她萌发了提前退休去国外打拼的念头并付诸实践。就算国外环境陌生而且负荷相对繁重,林母在出国游览和见闻方面至少能和她的朋友同学们有一些共同话题,而不是在听众中只发出“哦”声音的应声虫。就算这样,林母在退休之前仍然被各种豪华聚会和高端旅游“晒”,从而更加坚定了退休后跟林义龙来英国生活的想法。

结果,真的过上了“西方人”的生活的林母,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美好。这种感受,在春节期间短暂回国的同学聚会后,从“被人晒”到“晒别人”,林母没有之前她自己想象的那样的满足感。

“这样不太好,我又不是看顾别人赞誉或者批评活着的。”林母口是心非地嗔怪着林义龙。话虽说如此,林母也说不出来现在的生活到底哪里有不足,前几个月每天都在参加的语言课丰富了她的生活,随后又是忙着帮人代购,让退休初期要适应的生理和心理转换期顺延到了代购淡季的五六月份。

“这我可帮不了老妈,最终还是要自己适应的。”林义龙说道,“那正好,趁着淡季去考个驾照呗。”

“我的驾照你不是说可以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