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玄幻魔法>至尊曲> 第六百零一回 兴衰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零一回 兴衰(1 / 2)

在距明光城约三十里处的路边有个小村庄叫“丰山集“。这丰山集在历史上有一段可喜可悲、可歌可泣的从贫穷到富有,再从富有到贫穷的演变过程的故事。

很早以前,丰山集叫大姜庄。说是大姜子,其实只有几户人家,都姓姜,是一宗三支的姜家庄。

这姜家祖上是一付担子从河边上讨饭过来扎根此地的,经过几代人的耕作,发展到几户人家。够几户人家就应是个庄子,是庄子就应有个名字。

开始有人叫姜庄,姜家老太爷说:“姜乃当今大姓,这姜庄前面应当加个大字才妥。“后来人们就叫这个小庄子为大姜庄。

相传有一年黄河发大水,姜家老太爷当年二十大几岁,带着妻子和两个才几岁的儿子,挑付担子沿途讨饭。

在路过此地时看到前面小山包上的树木里落下一对金凤凰,听人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姜家老太爷决定在凤凰落下的地方安家。

他放下担子砍树、砍草、平地,两天的功夫就搭了个两檐到地的草棚。然后开荒种地、逮鱼摸虾、打猎砍柴,小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火红。

随着儿子、孙子们成人、成家、立门头子,这里就有了这么个大姜庄了。

姜家在第四代上有个叫姜东的人,这姜东能说会道,机灵乖巧,所以姜家逮的鱼虾,猎的山鸡野兔都交给他挑往城里卖,每次都能卖上好价钱。

日子一长,这姜东在城里也就结交了不少朋友,朋友中有位教书的荀先生,荀先生是个半瓶醋,他设馆教书收不到几个学生,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

一日荀先生和姜东在小茶馆里喝茶闲聊,姜东说大姜庄上有十几个孩子目不识丁,姜家现在越来越兴旺了,不能没一个读书人,若姜先生能到大姜庄当先生,姜家管荀家老小衣食住行。

这荀先生一听,当然是求之不得,约好后第二天就被姜东接走了。

从此大姜庄有了学堂,有了朗朗读书声。

姜家祖孙三代都是忠厚之人,家中的儿女亲家,七大姑、书,说凤落山一带是他祖上来开发的,这方圆二十里之内是姜家私地,凡未经姜家允许一律不准进山打猎、砍柴、挖药,不准逮鱼捕虾。另外,凡进集市交易的不论买卖一律逢十抽三。

好一个初见繁荣的集市顿时萧条,好一片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地域无人敢踏入半步了。

经商的搬家走了,一些小户人家也举家迁移他乡,山民们十分生气,都在背地里把凤落集改叫“封山集“。

一日,有人看见一对金凤凰从那落凤的地方又飞起来,在空中盘旋,冲凤落集连叫三声后向南飞去,再也没人见飞回来。

凤落集很多人向南搬迁,后来离凤落集三十里的地方有个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三界集。

也就是姜成才下令封山的第三年,其巴结的大官栽了,他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押往王城定罪,家被抄,财产也被没收了,凤落集被人公开叫成了“封山集“。

很多年以后,那山又成了山民们自由打猎,药农们自由挖药的地方,那水也成了渔民们自由捕捞的山涧了。

因为凤凰飞走了,人们也不好再叫它“凤落集“了;因为山又开放了,人们也不好再叫它“封山集“了。

但此山物产丰富养活了祖祖辈辈勤劳的人,后来人们就把它叫着“丰山集“。

山北有座小山包叫“金牛山“,传说山上有头“金牛“常在春耕、秋种中出现,帮助贫苦人家耕田、耙地,奇怪的是只要是“金牛“耕耙下种的庄稼,无论是旱涝都能丰收。

传说中此“金牛“就是五百年前金岭村云家老二,名叫云牛死后变的,至于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且容从头说起。

相传金岭村有个富户云老爷,家有良田八百亩,大部分是两山涧中的冲田,土地肥沃,基本是属旱涝保收田。

这云老爷娶有两房,大房生一子叫云马,二房生一子叫云牛,这大小两个老婆自古很少有相处好的。

云家大太太和二奶奶也是水火不相容,三六九小吵,二五八大闹,云老爷每日装聋作哑,不闹的过分从不过问。

这大太太和二奶奶闹的累了,也都会自找台阶休战。滑稽的是云马、云牛哥俩好如一人,对两个妈妈的不和他们也不闻不问。

大太太常抱怨云马不帮老娘说话,骂他是茄子树上的紫瓜和他父亲一色;这二奶奶也常指责云牛没错种,和他老子一样,都是葫芦头里装菜籽闷种。

你骂你的,我玩我的,小哥俩一块上学念书,一块上树上抓鸟,一块翻石头抓蛐蛐。

一天放学回家翻过一道山岭,小哥俩远远看见有两个小女孩在山涧里逮石蟹,小哥俩开始蹲在涧边看两个小女孩不停地翻开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