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60章 六位帝皇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章 六位帝皇完(2 / 3)

来诸葛不知差到哪里去了!

并且几乎是直球开骂:就是因为你霍霍百姓,所以陆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真是活该啊!

裴松之对于陆逊的怒骂并非是文人的私怨,反而是非常正经且合理的。

陈寿按户籍算的话,历汉、魏、晋三朝,终生跟江东没什么关系,所以对陆逊的评价有点符合主流基调的意思。

很多人对裴松之不太了解,但说起来裴松之的老大,估计没人不熟悉。

刘裕,刘寄奴,宋武皇帝,屠龙专业户,六位帝皇完,世家掘坟人,江左不败军神。

刘裕这人几乎继承了老刘家的一切优缺点,穷的卖草鞋度日,好赌博,有大志,三十六岁开始从无败绩,最终从形式和肉体上诛灭司马氏,登临帝位。

裴松之本人生于东晋末年,亲眼看着北方打成一片,南方斗成一片,这种世道所盼只有一件事:北伐。

刘裕本人也有识人之才,北伐时任裴松之为主簿,后调治中从事史,克复洛阳后兼世子洗马,后来历任零陵内史、国子博士。

不过刘裕的北伐功败垂成,兵伐北魏的计划因生病不得不放弃,最终六十岁病逝,无人能承其志,而在两年后裴松之受命注解《三国志》。

在这个大前提下,裴松之对于陆逊的所谓“北伐”是相当看不起的。

在裴松之看来你陆逊突袭石阳集市杀伤百姓就敢大言不惭自称北伐?我呸!

只有两百多万人口面对数千万人口的曹魏,突袭县城,杀良冒功,退兵时候还抚琴下棋装逼,我裴松之实名看不起你!

北伐这件事上裴松之甚至都不喷孙权,毕竟虽然难过合肥,但十万哥至少努力过了。

另外还有一部分因素就是如陆氏这类门阀本身就是晋朝的受益者,实打实的偏安派,大家本身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也因为这段经历,裴松之对于诸葛武侯的北伐病死嗟叹良多,并写了足足两百字的赞赏,总结出一个意思就是“好男儿当北伐”!

而裴松之若是看到后世英雄如岳飞和朱元璋这类北伐英雄,说不得也得再写几百字好好夸一夸。

这也是宋朝后来整体上赞誉十万哥而忽视刘裕的原因之一,宋朝自己都偏安,还说那么多干啥?

还有一部分原因也许是宋朝自己都是北伐的受害者之一。

毕竟当时越南图谋宋朝时打出来的口号也是北伐:

巨唐静海军节度使,安南大都护,太师上柱国,交州总督奉天讨逆,讨伐叛唐逆贼。】

刘备是一半欣喜一半无语:

乱世中的又一个刘氏子孙登上了帝位,并且看样子有高祖昭烈遗风。

但……这乱世是不是太乱了点?

“不败军神?”张飞咂舌:“军神或许过誉,可是这不败……”

张飞已经不想说话了,在光幕降临前说实话他对于当阳桥之断后还是颇为沾沾自喜的。

但听闻后世以后只觉得怪物怎么越来越多?

不知道这刘裕比起来那二凤和朱元璋如何?

庞统对于战绩不是很感冒,仔细想了想前面的称呼,最终与刘备道:

“主公,看来这位宋武帝倒是找到了应对世家豪强的另一个办法。”

看着庞统并指如刀挥了下去,刘备一时间忽然有点口干舌燥之感:

“这……还不至如此。”

孔明摇了摇头,猜测道:

“陆氏如今只是豪右,在宋武帝时已是门阀,后世用词往往精准,可见其坐大程度。”

“这晋朝之后,多半是上有门阀作乱,外有胡人之勾连,如此才酿成大祸。”

“江东俱是大姓豪族只图自守,方被我等嘲笑短视鼠辈,那晋或许便是门阀得势,导致满堂朝野尽是短视鼠辈。”

“主公当以此警醒,否则不灭曹贼以断骄奢之风气,不抑豪姓以松百姓之民生,则此祸难避。”

刘备慎重点头,只觉得责任重大,同时也觉得这位刘家子太强:

“刘裕有寄奴之名,可见其出身尤逊于我。”

“这晋门阀当道,可见其立业难度更胜于我。”

“如此还能为帝且终生不败……”

刘备摇摇头对其病逝感到殊为可惜:

“若无这宋武帝病亡,或能再续刘汉一朝?”

张飞提出了另一个可能性:

“看样子这刘裕儿子也没完成他老爹的北伐。”

“是不是因为他儿子也是个废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