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狼烟晚明> 二百六十八章 终结(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六十八章 终结(三)(2 / 3)

皇本着一只羊是牵两只羊也是放小哥俩还能做个伴的精神,把诚王也送到了康妃那里。还好,在康妃的悉心照料下,圣天子确实过了几年开心的日子,与诚王也产生了浓厚的手足之情。再后来,康妃又生下一个公主。再能干,一个娘拉扯三个娃也是太辛苦,于是先皇又叫庄妃把诚王领过去抚养……不过,兄妹三人的感情始终很不错。

大明有一条铁律:好日子绝对不能长久。果不其然,随后就出了大乱子,天大的乱子。

老皇上驾崩,太子爷,就是先皇,登基继了大统。

这算好事吧?

呵呵,才怪。先皇登基一个月,得了场暴病,驾鹤,哦不对,普通人死了驾鹤,圣天子得乘龙,嗯,两腿一蹬乘龙追他爹去了。

照理说,反正有现成的接班人,龙椅就在那里,你管它大小sze,哪个屁股坐不是坐?把皇太孙领过来往龙椅上一按,大家撅屁股磕头山呼万岁不就完了么?

哼,图样图森破!

绝对不可以!

为什么?

废话!如果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话……自己的功劳在哪里?未来的权势又在哪里?!

那怎么办?

简单啊,人为制造出一场大麻烦,然后不就能力挽狂澜了!

借口太好找了:外戚专权祸乱朝纲殷鉴不远!

乾清宫外来了几个“忠心耿耿”的老臣,禀报说先皇的灵堂已布设完毕,恭恭敬敬地跪请太子去哭祭。这理由简直太正常得无可挑剔了吧?于是,太子出来了。

太子出来,几位老臣山呼万岁。嗯,也正常,反正马上要登基了,喊得早了一两天而已。

几位拥着太子爷走了,但没去灵堂哭祭,而是径直去了文华殿!到了那里,汇合了早已候在彼处的一大群级别不够进内宫的其他人等,把太子爷往龙椅上一按,再次正儿八经地三跪九叩山呼万岁——也就是内部先举行一场临时性登基仪式了!

且慢!

难道,这就能算立下“拥戴之功”了么?

当然不行。

所谓的拥戴之功,是说得有竞争者,然后在你的大力支持下,你力挺的那个家伙终于把其他家伙统统砍死自己坐上龙椅,比如唐时的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争。问题是太子爷根本就没有竞争对手啊——无论如何,他那个小屁股都会坐上龙椅,你们哪里来的功劳?

答案是现成的:树立一个敌人。

谁?

他娘呗。哦对了,他那个神经病亲娘早死了,那就是抚养他长大的后妈——康妃!

于是,一个小道消息在外间传得沸沸扬扬:幼主被包藏祸心的康妃劫持了,而且,生命危在旦夕!

理由呢?理由是现成的啊:他不是跟康妃一起住在乾清宫么?这就算劫持!

得保护太子免遭康妃毒手!您呐,不能再回乾清宫了,这几天就暂住太子的东宫吧,放心,我们来保护您!

读史至此,难抑拍案:太他妈的不要脸了,卑鄙下作到无以复加!

谁能想到太子那个爹是个短命鬼登基一个月突然暴毙?他一直由康妃抚养,一直跟她住,有什么错么!群臣过来请太子去哭祭先皇,康妃一边哭老公一边跟儿子叮嘱几句话,这就算“阻拦”“挟持”么?至于谋害太子,呵呵,她养了小家伙这么多年,怎么着,早不弄死晚不弄死,眼看着这半大小子要做皇帝自己马上熬到最幸福的时刻了却要把他弄死?她图个啥,图给自己和全家提个千刀万剐的灭族大奖么?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在劫持太子?

无事生非为了一己私利颠倒黑白把初中生年纪的太子半骗半哄到东宫的那帮老混帐!

这就完了么?

没有。

这场缺德歹毒的恶剧至此才算刚刚开始。

“太子已移驾东宫,乾清宫乃圣天子居所,臣等请娘娘千岁移驾哕鸾宫!”

前脚把太子骗到东宫,这帮“正人君子”立马换了一副狰狞的嘴脸逼着康妃搬家!

寻常百姓搬个家,都总得提前准备好几天,何况太子的养母、先皇宠妃这等身份,哪有说走就走的?

还真有——可怜的康妃就是如此!

宫门外站着一群衣冠禽兽不停地齐声呐喊“臣请娘娘移宫”,里面是与外臣勾结的内侍(王安)领着一群小太监不住地“力驱”,刚刚死了老公又丢了儿子的康妃方寸全失,嚎啕大哭地抱着襁褓中的女儿踉跄而逃——身边先皇赏赐的珠宝被瓜分偷盗一空!

哕鸾宫是明代前朝失宠宫妃养老的所在,从准圣上的娘亲一下子被打到凄风苦雨的养老院,康妃的心境可想而知。

能算完了么?对不起,还是不能。

必须证明康妃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否则,做下这等缺德事,难逃骂名啊。大人们一向可都是既要做那啥又要立牌坊的!

然后,我们今天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