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历代都有各种自然灾害,但两宋时期发生各色灾害与前朝相比,次数逐渐增多。
两宋自然灾害共达1534次,其中水灾268次,旱灾259次,虫灾168次,其余为风灾、震灾等等】
巨量的数字砸在宋人心上,他们听不懂神迹深奥的言语,但水灾旱灾还是能明白,一千五百多次啊!
老天是要绝他们生路吗?
见乡亲躁动不安,隐隐有失控现象,村里老者厉声大喝:“慌什么慌?听到灾患就吓得不活了吗?咱们哪年不遇天灾?现在还不是活得好好的?”
绝望的青年身体瞬间佝偻:“叔伯爷那可是一千多次啊!”
村里每次遇上旱灾总要卖儿卖女,天灾多降到他们头上,家中有几个儿女可卖?
叔伯爷狠狠一拐棍砸在他肩上:“说你蠢还真蠢,天下那么大天灾都落你头上?”
你是有多大的恶,引得一千多道灾都劈向你?
一席话让众人欢喜起来,连忙抬手擦干泪水赔笑道:“叔伯爷说得对,俺们兀自发昏不知哩,多亏叔伯爷点醒俺们。”
叔伯爷望了眼巨大的神迹,把手中的拐棍捏得死紧,哀叹道:“作孽啊作孽。”
至于谁作孽他没有直接道明,只闭目不再看神迹,却挡不住神音入耳。
【我国的气候总体走势是从暖期转向冷期,宋掐在气候转折的临界点上,除气候变化影响季雨带的活动外,还有个原因:
植被被破坏的后遗症开始出现】
【植被被破坏的恶果并不是在北宋突然出现,它的轨迹早已暗藏在历代数据之中。
以汉唐关中旱灾为例:西汉关中地区总发生31次旱灾,平均7.42年/次,其中‘天下旱’级别旱灾总7次。
唐朝关中地区共发生旱灾122次,平均约2.38年/次,与汉朝相比,唐朝干旱链远比汉朝严重,即:连续数年发生干旱、大旱、特大旱的连带性系列干旱。
如:贞观二十二年到永徽五年连续干旱7年,第一阶段干旱结束后,次年第二段干旱又起,并持续六年】
刘邦&吕后&刘恒&刘彻等汉帝瞬间起身:后人你说清楚,天下旱是何时?
刘彻厉声问太史公司马谈:“自高祖起我汉历时几次大旱?”
毫无准备的司马谈眼中闪过几丝慌乱,随即镇定回道:“禀陛下,文帝三年秋天下大旱,先皇中元三年夏旱秋大旱,今大旱仅此两例。”
两例...刘彻恢复冷静沉吟几许才开口:“后人讲汉时曾言朕为求雨,将年号改为‘天汉’,当必是天下旱。”
至于建元四年的旱灾,并不在天下旱范畴...按后人所言,汉家自洵儿(汉宣帝)起要经四次天下旱?
刘彻在计算大汉旱灾在何时,李世民却是看着连续干旱差点晕厥过去。
干旱不仅代表着粮食歉收,还伴随着蝗灾!
他登基的次年长安大旱,祈雨挖渠打井都不仅没缓解大旱,倒使蝗虫大起,为治蝗灾,他将蝗虫价格提到与粟同价,但蝗虫太多实在无力治理,恨得他生吞蝗虫以解其恨。
现在后人告诉他大唐有干旱链?
这要逼死多少百姓?
【关中是华夏最初的粮仓区,也是最先遭到砍伐的森林之一。
把西汉与唐朝关中旱灾平均发生年份相比:7.42年/次VS2.38年/次;
可以看出两朝旱灾发生频率缩短三倍之多,很骇人的数字】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森林存活率不是气候变化全部因素,但也是重要催化剂】
唐
住在杭州钱唐施水巷的王从德静静地听着神迹讲述,脑海中忆起在朝中时的史载:贞观二十三年三月至冬不雨,至于此月己未人雨。
永徽元年,自夏不雨至七月。
永徽三年正月,以去秋至于是月不雨。
永徽四年,自三月至五月不雨。
原来后人把这叫干旱链?
要如何破干旱链保农事呢?
正沉思间就听到小儿惟贤好奇:“耶耶,你著‘农家事略’会把天象之说写进去吗?”
王从德点点头:“按神迹所言,今天下气候已是转冷,若能让农人多了解几分天象农时,也是功德一件。”
房进翻到下页地图慢慢道:
【四千年前华夏是多林大陆,绝大部分地区都被植被覆盖,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范围,森林分布开始变化。
先秦时期:关中平原、黄河中下游及淮河以北森林遭到砍伐;
隋唐时期:太行山、华北北部等山脉遭到砍伐;
两宋:秦岭、陇东南、江淮等地区遭到砍伐;
明清:江南深山、岭南、云贵高原遭到砍伐】
无数人仰头望着空中代表森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