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 第 29 章 龙凤猪组合.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9 章 龙凤猪组合.(2 / 3)

李世民一怔,随即又喜又忧,喜的是民心向他,忧的是谁要谋反?

他摸胸口自问:难道是朕哪里没做对?

念及此抬眼望向众臣:“可惜天幕未道出谋反详情,否则朕也可提前引以为鉴。”

魏征正气拱手:“臣会随时进谏陛下,使陛下为‘耀耀圣君’。”

李世民:随时进谏?想想就头皮发麻!

【从诸子百家后期的学说来看,诸子百家在长期争鸣中,相互取长补短,到战国后期已经有了学术融合的趋势。

但始皇要周礼渡秦,偏偏周礼保存得最完好的是齐鲁儒家,他们又是最为保守的儒支,两者之间本就矛盾啊!】

秦始皇怔然,眸色扫过殿内博士,数半皆出齐地,才入秦不过几月,正是相爱?

他脸色一僵,天幕太过诡异的说词,莫名印在他心上扰乱他心绪,只好垂眸思索待天幕结束后,秦应做出何种应对。

而殿底下,众武将的眉眼在彼此间悄然传递,相爱...陛下威武霸气,实在想不出陛下相爱时的模样啊?

【如果说秦始皇焚书,是因文化政治矛盾不可调和,要统一思想而下令焚书。

项羽放的那把火,则是将百家烧了个干净,以至于现在百家典籍幸存极少,今天我们翻开百家名册,多只闻其名,不见其著作,他们的思想文化消失在历史长河,真的很心疼啊!

诸子百家其学除了我们所知的学派外,还有方技家、铸家、历数家、医方家、计然家等等,涵盖了治病养生,铸造、金融原理各方面;

幸运的学派并入其他显学,如方技家专门研究养生,以治病来论如何顺理国家的学说;

上医医国,下医医人,便是出自它家,最后被融入道家,好歹能找到一些痕迹;

可能有些学说并没有流传到秦时,但无论如何秦咸阳宫里的书籍,肯定比民间散落的书籍多啊,我恨呐!项羽烧你妹啊!】

看来后世人很在乎书籍思想啊,朱棣捊须暗自得意,他的‘文献大成’书定受后世夸奖。

他朱棣要做便做最好,编书也是如此,‘凡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志、阴阳医卜皆备辑一书’,方可彰显他大明国威。

不过...他微微皱眉,后世对文籍如此看重,书名叫‘文献大成’会不会太过寡淡?

不成,文献大成不配他大明,他以永乐为年号,此书亦是在永乐元年开编,要不改名叫‘永乐大典?’

唔,不知解缙主持编纂得如何?

需要不需要再派人相帮?要不让姚广孝去?

届时他亲自写序言,让后世知他文治之功,哈哈哈!

【而次年坑儒起因是什么呢?还跟焚书有关。

明面上看,坑儒放在当今就是桩刑事案件:受害人秦始皇,花费巨万的钱财,请卢生、韩终、候公、石生等人,为他练仙药。

按照秦律,方术不能应验就要被处死,于是卢生、候生两方士见事不对,卷了大量钱财出宫逃跑。

跑了不说还到处宣扬受害人天性刚戾,喜欢杀戮,所以我们不能为他求仙药。

话传到受害人秦始皇耳内,派御史对咸阳‘方士’、‘术士’加以审问,结果发现还有人乱传谣言,制造怪诞邪说来惑乱百姓。

这能忍?愤怒的始皇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其他犯禁者则发谪徙边,以儆效尤。

跟儒有何关系?

因为公子扶苏劝谏始皇时的那句:“诸生皆诵孔子”

,被认为是始皇坑儒的直接证据;

后来孔子十世孙,在尚书中直接定言: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从此盖棺定论,秦始皇坑杀儒家,是个大大的坏蛋。

但史料上记载的都是诸生,并无儒字样,而‘说文解字中’,称:儒,柔也,术士之称;

方士亦称为方士术,二者皆属于术士范畴,加上儒家与方士本就同出齐地,可能儒生与方士共享其名。

所以后世才会对‘焚书坑儒’,有所争论】

扶苏咬紧后牙,掀起下摆跪在殿前,以头叩地:“因臣过使陛下圣名蒙尘,请陛下治臣罪”

杀方士驱儒家,他知道不到万不得已,父皇帝不会做出此举,但陛下此命令,为大秦计他定会上谏,期望他能收回成命。

秦始皇瞥了他一眼,冷静地吐出四字:“起来,回去”

对天幕所说的诈骗并不认同,他只是没找到真正的方士,天下有神仙,天幕便是最好的证据。

听到天幕讲秦始皇坑杀四百余人,刘彻极为矜持地抬起下颌,向左右臣曰:“始皇福薄不能遇见少君,而朕乃天授神命,才得面见少君”

可惜少君仙解太快,未能将炼仙丹秘方完全告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