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朱方城的战事失利,楚王不由大怒。 然而在伍举的一番劝谏下,楚王也当即是明白了过来,这时候动怒显然是无济于事的,当下最为紧要的乃是如何攻下朱方城。 而这时,观从也进到殿内禀报,只见他含首促步上前,随后一个扑通的拜倒在地: “拜见大王” “免礼” “谢大王!” “卿来此,是有何要事禀告?” “是!臣获悉,吴国这几日也是动作频频,接二连三的出兵袭扰我军的辎重。” 楚国攻打钟离,本就是要切断吴国与中原诸国的交通,并由此彻底断绝中原诸国对于吴国的支持。 所以,吴国能眼睁睁看着你楚国这么干? 诸樊死后,其弟余祭即位,也就是吴王寿梦的第二子。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吴王寿梦一共四子,他最喜欢乃是小儿子季札,所以原本是一直想把王位传给季札的。 然而季札这个人怎么说呢? 用一句十分伟光正的话来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世间最为令人痴迷的国君之位,在他眼里就如同粪土一般,他甚至是连看都不愿多看一眼的。 所以,其父临终前意欲传位于他,他托辞不受。 而先王诸樊本也早已有言在先,若他死,则传位于季扎,谁知季扎依旧是托辞不受。 而今刚刚即位的余祭,以及于十几年之后即位的夷昧,都曾相继是要传位于他,他却始终不受。 甚至直接要一拍屁股,归隐去了! 兄弟阋墙,争权夺位的戏码在华夏历史上数不胜数,但像季札一样几次三番的谦让王位的,确实极为少见。 而诸樊之后,之所以会传位于余祭,其实也就是想让余祭把王位继续传下去,直到传到季札手里才肯罢休。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以为季扎的做法是完全没由头的? 那倒也不是。 因为吴人自认为的开国鼻祖吴太伯(也称泰伯),传说当年就是为了谦让君位于自己的弟弟季历(也就是周文王姬昌之父)而一口气从陕西跑到了吴越。 所以,这倒也算得是一种家族传承美德了。 好,言归正传。 如今余祭即位为吴王,一听说楚国竟胆敢是千里奔袭,攻打钟离的主城,这是完全不把他这个新即位的吴王给当一回事啊!这谁能忍? 于是,在诸樊战死,国内士气极为低落之际,余祭选择了迂回作战的方法予以策应朱方城的守军。 诶,我吴国也不是傻的,你楚国现在势大是吧?那你们去打吧!我反正就跟在你后面时不时的戳你一下,就问你怕不怕?!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利用虚实来拖延敌人。 从这里便不难看出,吴王余祭与他兄长比起来,确实是不一样。他可算得是个聪明人,他并没有立即增援朱方城,而是以一种最为廉价,却又最为致命的方式来策应朱方城。 楚王一听,吴国在这当口居然还给自己添堵,顿时这气就又不打一处来,正又要勃然大怒,可谁知观从的话却还没说完。 “另外,臣这几日还得了可靠的情报,我军自攻打朱方城以来,包括鲁国的季氏,宋国的华氏在内的好几个外邦卿族,竟然都在一直暗中通过徐国,给钟离一线援以军械物资。” “所以,我楚国之师实则乃是以区区五万人而抗三国,这委实是难于登天。” 前面已经说过,吴国正是借用钟离国这块跳板,所以才得以一直与中原诸国取得沟通,从中获取大量物资支援,发展并壮大自己的势力。 所以,而今楚国要攻打钟离国,中原诸国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啥也不干。 但另一方面,楚国毕竟现如今乃是名义上的天下盟主。所以,类似鲁国,宋国这些小国自然不敢直接出兵与楚国正面对抗的,所以就选择了相对委婉的方式对钟离国进行物资上的援助。 这就导致楚国五万人在朱方城城下,看上去乃是打的是庆封,可实际上却是在打的好几个由卿族所组成的势力联盟。 这能打得下来? 李然作为客卿,本没有资格听取这等紧要的军情,但楚王为彰显他大度且包容的胸怀,便是一直把李然带在一旁。 而李然一开始也没太注意,毕竟攻打钟离国这件事本身就难度极大,现在落得进退两难的境地本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可当他听到“鲁国季氏”居然也掺和里面时,他立马就打起了精神。 毕竟,在来到楚国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