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阮青鹰和阮青灵的这种焦虑和困惑非常容易理解。
就像是女频小说里的替身文学一样,谁他妈愿意做别人的替身?
而且这种南猴国被动“大夏化”的感觉,这几年是越来越强了,不单单体现在了照搬大夏的国家政策和发展策略上。
但凡是去南猴国旅游过的人,就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无论是街上的饭店、杂货店,还是在酒店里面,电视机里播放的大多数大夏的经典影视剧。
比如《射雕英雄传》、《还珠格格》、《西游记》等等。
特别是《西游记》,南猴国那边几乎每年暑假都要重播,比大夏国重播的次数都多。
在南猴国街头跟人聊天,会发现他们对本国的情况不一定都了解,但对《西游记》等神剧的剧情倒背如流。
这种文化现象不是这几年才兴起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像《水浒传》、《封神榜》等电视剧,同样是南猴国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
南猴国电视台和视频网站首页播放内容有一半是国产影视剧。
尤其是宫斗剧,在南猴国非常受欢迎。
就连阮青灵和阮青鹰都是看大夏电视剧长大的。
很多任的南猴国帝主都企图改变这种现象,想让南猴本土文化代替大夏文化,但全部以失败告终。
原因也很简单,南猴本土的文化着实有点儿辣眼睛,不如大夏文化赏心悦目。
而南猴人为了表达对心目中最爱的大夏神剧的喜爱,已经不仅仅是多看几遍了。
他们采取了最高规格的致敬方式——翻拍!!!
在南猴国的视频网站,电视台上,已经有很多翻拍的《神雕侠侣》、《笑傲江湖》、《西游记》、《还珠格格》等等。
初衷或许是好的,就是翻拍的效果……一言难尽!
不仅是影视剧,大夏的综艺、音乐、文学等在南猴国也非常火热。
从90年代开始《月亮代表我的心》、《大约在冬季》、《铁血丹心》等老歌,在南猴的传唱度已经不输于国内。
对于喜欢的歌曲,南猴人也是采取了最高规格的致敬方式——翻唱!
但是这个翻唱,比翻拍电视剧更魔幻。
各种画风诡异的翻唱v,让人觉得这是南猴人在恶搞,然而他们却是在认真翻唱!
在文学方面,不管是四大名著等通俗古典名著,还是言情、网络小说,在南猴都十分流行。
因为陈默重生将网络小说早早带到了这个世界,再加上南猴国网络不发达,故此南猴国对网文的狂热程度甚至比大夏还要严重!
在这一世的2008年,随随便便在街头能看到有人捧着个能播放txt文件的p4或者是廉价的塞班系统手机津津有味的看着大夏网络小说。
学校里很多学生下课了,也都是在讨论网络小说内容,兴奋的时候,自已还要跳起来表演一番。
另外南猴老一辈的武侠情结特别重,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南猴掀起了翻译金庸、古龙小说的热潮,直到现在,在南猴帝都的任何一家书店,都能买到各种版本的金庸小说。
大夏文化之所以能在南猴如鱼得水,跟它对大夏的历史亲和性有很大关系。
从秦朝开始,南猴国的中北部其实一直都是大夏的直属领土。
从那个时候开始,南猴的政治、经济就已经开始大夏化了。
文化上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文娱节目之外,南猴国内还引用了大夏的二十四节气、中医、汉服等等,衣食住行样样都向大夏看齐。
汉字还一直是南猴国的官方文字。
文书、公告乃至钱币制造,都用的是汉字。
儒家文化也在南猴国影响深远。
公元1070年,当时的南猴皇帝修建了文庙,供奉周公、孔子和七十二圣贤。
关二爷在南猴也是被顶礼膜拜的存在。
关二爷在南猴国的庙也被称为“男人庙”,可见其有多么被重视。
类似的还有科举制。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南猴国废除科举制是在1919年,比大夏还晚了20多年。
在对霸国战争时期,大夏还不遗余力的帮助南猴,出钱出力出人。
正常思维下,很多人应该会觉得,南猴国应该是大夏的铁哥们,应该非常喜欢大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南猴从大夏借鉴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了,甚至于没了大夏,他们连路都不会走了。
这让南猴人感觉到了害怕和厌恶。
南猴对大夏的态度很拧巴,一边当成老师大力推崇,
一边又想极力摆脱大夏的影响,非常纠结。
阮青鹰在上学时期就钻研过本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