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谣言二字,马上接着说道:“诶!既叫做谣言,岂可当真。” “可皇妃这种种行径,皆是匪夷所思。又该如何解释?” “这个老朽也不知,不敢乱讲。老朽只知道一点,这皇妃若真是如谣言所说,乃妖人转世,这天气断不会如此晴和。所谓苍天有眼,岂能容妖孽横行?你们一天的读野史,岂不闻那妖孽出没,必定会伴随着电闪雷鸣。只此一点,就足以证明那谣言不可信。”老头把刚才众人所说加上自己的意思,融会贯通,说的有理有据,不由人不信服。 这一圈人以官员居多,大家饱读诗书,还是有一定的见识的。对妖孽转世本就半信半疑。现见老头说的如此自信,再加上又有些年岁。都不由的跟着频频点头。古时候人敬老,也不完全是出于尊老爱幼。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是因为,老年人经历多,见识多,能为后辈答疑解惑。这老人身上不止承载着他本人的所知所见,还有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智慧和见闻。因此,一个头脑清醒的老人所说的,大部分还是可以相信的。不能说是真理,起码也是经验。于是这些人谈话的风向渐渐转变,并逐渐影响到周围的人,大家越讨论越觉得谣言总归是谣言,完全是无知之人的愚昧浅见。为了表示自己不是无知之人,更是纷纷结合各自的所知所见,加以佐证。 “是啊。我听说皇妃和义王吵嚷,是因为义王要责罚奴婢,皇妃为奴婢求情未果,这才发作起来。若皇妃真是妖孽,岂能有如此好心。” “正是,正是。皇妃若果真如那谣言所说,会钻脑吸髓,蚕食人命。这府里怎地还会如此风平浪静?皇子虽是看着情绪不佳,但面色红润,也不像是被妖孽缠身之人啊?” “若真像你说的这样,那高阳法师岂能留她?早施法术结果她了。” 众人一边说一边都觉得松了一口气。皇妃的谣言传得沸沸扬扬,越传越离奇,越传越血腥。他们也害怕。之所以怕还来,一来是想亲眼一见高阳法师的真容。高阳法师的传奇深入人心。谁不想亲眼见见这个传奇人物,可高阳法师就像是那无影无形的风,吹过大街小巷,朝野内外,却谁也无缘得见。他只见他想见的人。路上遇见孩童,他能和玩耍半日,跟他们做游戏,给他们变吃的。但是,若是有心之人想见他,那简直比登天还要难。所以,知道义王请来的竟是高阳法师,便是皇妃真是妖孽转世,他们也要冒死前来一观,再者,他们也想看看这皇妃是否真如谣言所传,是妖人转世。 如今高阳法师也见了,皇妃也在屋里安然无恙。并没有出现传说中降妖捉鬼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虽然心里有点小失望,但却也放下了一块大石头。谁的家里没有个老人孩子,这一来再不用担惊受怕了。夜里也敢出门了。如此又是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高阳法师的结论,皇妃妖人转世的谣言自此不攻而破。而疯癫皇妃的名声就此传开。 法事过后,义王亲送高阳法师出城。法事过后当夜,朝歌就下了一场大雪。一夜之间,似给这朝歌内外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到处都是雪白一片。此时天已放晴,阳光照射在积雪上,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城外少有行人。义王骑马和高阳法师走在前面,义王的随人和其余几位法师在后尾随而行。 一路上默默走着,谁也没有说话。直走到城外九里桥附近的悲欢亭,才停了下来。这悲欢亭乃是送别行人的最后一站。再难舍送到这里也该分别了。此是冬季,若是夏秋时分,还会有人在这里摆酒饯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义王和高阳法师自不必如此。 义王拱手,再次谢过高阳法师出山相助,便要告辞。却见高阳法师淡淡一笑,看着他道:“义王就不想知道皇妃死而复苏之真相?” “法师不是已说明了真相吗?小王早已铭记在心。不劳法师再三嘱托。”义王道。 高阳法师见他这样装糊涂,便又一笑:“所谓真相,便是事情本来的面目。贫道所说的,只是义王想要听到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而已。但若是义王还想要知道什么,只要贫道知道的,必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岂敢岂敢。”义王笑着说道,“小王能请到法师,已经是天大的面子。又劳法师亲自施法。小王感激涕零,无以为报。哪里还敢别有奢望。”义王说着双手合十,“求法师感念小王的一片苦心。非是小王不识好歹,实乃是深受谣言之苦,不得已啊!小王知道法师道行高深,一定是窥出了什么。但此时外界谣言刚熄,万不可再横生枝节。若是再有什么新的传言,只怕连这场法事也会前功尽弃啊!还请法师再也莫提什么真相了。小王实实是禁不起了啊!” 高阳法师听罢义王的话,纵声大笑。虽然仍是一身酒气,但一双眼眸却精光四射,毫无醉意。笑罢,一边飞身上马,一边道:“义王虽不想知道,但贫道还是需实言相告。真相就在贫道初见皇妃时,所说的话中。义王若想知道,只需细细回想即可。哈哈哈哈……” 路上虽是积雪没膝,但一行人却如履平地。几乎是高阳法师笑声刚落,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义王只是耸肩一笑。他要的只是一个能让老百姓信服的说法而已。谣言起于有心之人,但却得靠这些无知百姓去传。解决了他们,谣言再是来势汹涌,也不会为患。这便是水能覆舟亦能载舟。 高阳法师做出的结论是:皇妃其人,乃前世广积阴德,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