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17 章(1 / 3)

话说杨逍和凤宁回房用过饭菜稍作休息之后,天色渐暗,杨逍看了一眼外头,街上的灯笼一盏接一盏的亮了起来,他贴在窗边观察着外面街上的情况,正见对面店里也出来一群乞丐,满嘴油光,显然也是刚刚饱餐一顿、一脸餮足的模样。

相比起他们大摇大摆的从店中摇头晃脑的走出来,对面店铺掌柜出来送客脸上表情则是又惊又惧,身后店铺大堂也隐约可见一地狼藉,显然也给人家店里祸害的不清,这群乞丐竟似什么达官显贵一样在这城中肆意妄为,如此横行不法,倒是让杨逍出乎意料。

杨逍低声对凤宁道“丐帮号称江湖上第一大帮。昔日丐帮帮主洪七公仁侠仗义,武功深湛,不论白道□□,无不敬服。其后黄帮主、耶律帮主等也均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如今竟是这般不堪?”

即使是杨逍常年远在西域也对丐帮行事有所耳闻,只是之前总觉得或许是夸张诋毁,可如今一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当年以侠义著称的丐帮,这些年是怎么堕落到这种地步。

凤宁从前久居江南,后又在大都住了五年,这两处俱是繁华富庶之所,想当然的这样的地方乞丐也是最多的,她见的多了丐帮不法事。这些年丐帮也越发不像样,偷鸡摸狗算轻的,有的胆子大的拐人家孩子买卖,或者弄去打残了当乞丐的,很多手段可谓是残忍至极。

殷野王倒是下过大力气管过,可结果却收效甚微,一来丐帮流动性太大了,二来这乱世,人口买卖太多,很多根本无从追查,而殷野王或者天鹰教也不是官吏巡捕,哪有那功夫天天管这些鸡鸣狗盗,所以最后也只能撞到手上了管上一管,金陵城里的管一管,剩余的,只能听天有命,也是颇为无奈。

想到这里,凤宁不屑的道“丐帮已经数十年来没有主事之人,这些年声望早就今非昔比了,这天下第一大帮,除了人多之外,没有什么名副其实的地方了,早就沦为真正的藏污纳垢之所。”

“他们史帮主也不管管?”杨逍面露讽刺,有些幸灾乐祸的道“他们就不怕北丐前辈从棺材里跳出来一棍一个敲死他们这帮不肖子孙?”

凤宁有些无语的睇了他一眼,真真五十步笑百步,明教光明顶被围这才几天啊,虽说其中有成昆在背后暗中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和推波助澜,可别忘了其中也是实打实的有明教弟子作恶多端的过错。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明教教徒遍布天下,杨逍那时候独自一人撑着明教无人帮衬,孤掌难鸣,他常年驻守总坛,有的时候就是明知道怎么回事儿也鞭长莫及,又有和他不对付的五散人等人到处给他捣乱,自个儿撑着这一大摊子事儿即使有个韦一笑帮他也是顾及不过来的。

这丐帮情形其实与明教也多有相似,史火龙常年神隐,这些年只偶尔才现身一两次,和死了也没什么区别,帮中事务实际上多有几个长老管辖,结果就是,这些年丐帮乱到了极点。

丐帮在北丐洪七公和之后黄蓉的时候,声威达到了顶峰,号称天下第一大帮,可是自黄蓉随夫郭靖殉国之后,其实颓势已然埋下伏笔。

丐帮中人,个人素质本就良莠不齐,其中甚至不乏好吃懒做之徒,虽说后期发展出净衣派、污衣派,并不是所有人都乞食为生,也有自己的产业和营生,可到底这丐帮起源本就是天下流离失所的乞讨之人抱团取暖,这便决定了丐帮本身基调是更亲近底层贫民。须知在古代大环境下,底层人有几个念书明理的,多识几个字没有多吃一口饭来得实在,大多都有些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毛病,这毛病说的好听便是朴实单纯,说的难听点那便是昏聩愚昧了。这样的帮派,注定便需要雄才大略的主事人带领才好,若是个本领高强又性情正直者领导,走的自然是侠义正道,若帮主平平,便很容易走向衰落,甚至被心怀不轨之人故意带偏。

自黄蓉之后,继任帮主耶律齐资质虽说比旁人强些,他虽然比不上洪七公和黄蓉,但是也算得上是出类拔萃,可若和同辈的杨过一比,终究显得差些意思。自他之后,丐帮也不知是走了什么背字,帮主是一代不如一代,流传到如今,连降龙十八掌都快失传了,丐帮声威自然也跟着江河日下。

在这种情形下,丐帮之人还一边自我沉醉在天下第一大帮的名声里,一边又不得不面对帮中人才凋零、帮派日渐衰微的现实,人心浮动之时,不少鬼魅魍魉便都冒了出来。

这人吧,在极端的生存环境下最容易催生出两种状态来,要么是自己受过苦,更加慈悲仁义,不想让旁的人也有朝一日受此苦楚,这类人有了能力之后不说心怀天下,起码也是尽自己所能力所能及希望帮助到别人;可反之,另一类极端便是自己受得苦为了发泄也要让旁人不好过,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便要肆意欺辱旁人,更加变本加厉。如今丐帮中风气不好,帮中又无人主事,一盘散沙,几个长老也有互不对付的时候,谁也不服谁,心怀叵测之辈便趁机搅弄,让帮中更是乌烟瘴气,竟是后者居多。

凤宁不知道前朝那个实至名归的天下第一大帮丐帮到底是什么样,可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