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寄相思> 去世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去世(1 / 3)

季宅坐落于崇州府余庆镇,先秦时期这里只是一座盐埠,后经朝代更迭,逐渐成了崇州重镇,镇名取自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余庆镇分为余东、余中、余西,因盐而兴,文人聚集,属扬州府书画派一分支,传承至今。

余庆镇有三大名门望族,分别是余西季氏、余中曹氏和余东陈氏,掌管着此镇的命脉。

季蕴出身于崇州府余西季氏,闻家中祖母季老太太提起,由于前朝哀帝暴虐,战乱四起,家祖避难至崇州,原先只是一名卑贱的灶籍小厮,后因有功,搞起了运盐生意,这才成就了如今辉煌的季氏。

季氏现任家主是季蕴的伯父季惟,季惟是家中的长子,家业理应由他管理;姑母季愉是长女,嫁至扬州府知州李况;而她的父亲季怀是次子,生性善良昏懦,不适在商场上打交道。

季惟无奈便打发他去打理盐铺,这令母亲张氏十分不满,可惜她再不满也不敢真到季惟的面前置喙,在无外人时,张氏则对季怀动辄打骂,痛恨他的无能。

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季蕴,迫切地想要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家,遂她自幼在季老太太的教导下埋头苦读,终于考入了江宁府的崇正书院。

所谓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季蕴心怀憧憬地踏入了崇正书院后,她的师父秦观止却时常针对她。

从运盐河的渡口上岸时天色将明,季府的小厮已在等候迎接。

季蕴上了车舆,经过南门,进入了镇内,镇内建筑较集中,白墙黛瓦,屋脊两头高高翘起,呈水牛角状。

过往行人众多,其街绵亘,必是商贩往来如云之地,盐铺、米铺、酒肆、茶馆以及丝绸铺等。

看着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季蕴的心中不知是喜还是忧。

张氏身边的孙老媪坐在一旁,同季蕴讲了季老太太如今的情势。

她颤颤巍巍地讲道:“今年开春老太太身体就不大好了,总是卧床,原以为只要养一阵子就能好的,想不到前几天突然恶化,每况愈下,梧娘子眼瞧着情状不对,便急着给娘子你写了信寄到江宁去。”

“祖母如今如何了?”季蕴急忙地询问。

孙老媪摇摇头,季蕴见状心顿时沉了下来。

一路无话,车舆停在了季宅的大门处。

季蕴在云儿的搀扶下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典雅的如意砖雕门楼,松鹤砖雕门楣,上面的匾额提着‘钟灵毓秀’四个烫金大字,两侧则是精致雕刻的浮雕,檐下各悬挂着写有‘季’字的灯笼。

进入门厅后,小厮引季蕴入门,经过前花园和游廊,来至前厅。

坐在正堂的是家主季惟与主母于氏。

季惟神情肃然,他内穿中单,外穿深色的襕衫,于氏面若观音,笑意盈盈的,她梳着高髻,身穿紫府色的菱形菊花纹褙子。

而季蕴的父亲季怀与母亲张氏则坐在下首。

季怀相貌温雅,他身着素色的襕衫,张氏梳着高髻,身穿联珠菱纹花朵纹的褙子,她神情欣喜地盯着季蕴瞧,拿起帕子将眼角的泪珠拭去。

季蕴瞧见亲人,登时眼含热泪,跪在了他们的面前,哽咽道:“孩儿不孝,离家三年,今日归来特来拜见父亲母亲,伯父伯母,请原谅孩儿的不孝。”

“好孩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季惟的下巴已蓄起了浓密的胡子,愈发不苟言笑,他语气沉重地说道。

“蕴娘,既回来了快去宁寿堂看看老太太罢。”于氏瞥了一眼张氏,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道,“你二姐姐也在那儿呢。”

“是。”季蕴轻声应道,便站起身来,慢慢地退出前厅。

张氏也跟着站了起来,眼眶微红,道:“家主,请容妾身先行告退。”

“去罢。”季惟考虑到张氏思女心切,通情达理地挥了挥手道。

“多谢家主。”张氏微微欠身,退出前厅,跟在了季蕴的身后。

“母亲,现下还不是说话的时候,孩儿先去瞧瞧祖母。”季蕴打量着三年未见的张氏,一时鼻子微酸,只觉得她似乎变得与从前不同了,变得熟稔又陌生。

“好,母亲陪你一同去。”张氏颔首将眼角的泪水拭去,脸上出现一丝笑。

一行人穿过垂花门进入了内宅之中,她瞧着家中各处似乎未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此时周遭都仿佛沉浸在悲痛之中。

走至宁寿堂时,季老太太的房中已经围满了女使,老远就闻见了萦绕在院中的苦涩的药味。

季蕴一时生出怯意,踌躇地走进屋中。

她穿过人群,只见一位年轻娘子神情悲凄地坐在季老太太的床前。

年轻娘子头戴团冠,珍珠排钗缀在乌发间,她内穿赪紫色的抹胸,搭配白色的窄袖短衫,外穿丁香色的满庭娇纹样的长背心,下身则着淡色的两片裙,浑身带着一股温婉的气质。

“蕴娘,你可回来了。”季梧闻声便抬头,她面容清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